“书香满航发,经典共思辨”——2025年航发院读书文化月活动回顾

时间:2025-05-15    来源:     供浏览:

在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响应学校2025年读书文化月“阅读经典,传承文化,共筑书香北航”的号召,特举办2场读书沙龙活动。活动以文学为纽带,架起工科思维与人文情怀的桥梁,通过深度阅读与跨学科思辨,激发航发学子对经典文学与当代社会的多维思考。

莫言文学世界:探索乡土与人性之光

——2023级硕士联合2024级博士读书沙龙

为深入品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学世界,本次读书沙龙将以“乡土叙事·人性之光”为主题,一同走进莫言笔下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高密东北乡。

活动聚焦《红高粱家族》《蛙》《生死疲劳》等著作,通过文本解析、创作朔源与跨学科对话,探讨莫言作品中蓬勃的生命力、深刻的人性洞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。

此外,活动还探讨了莫言与戏剧的渊源、其作品海外传播的案例(如《蛙》在俄罗斯的话剧改编),展现文学跨媒介、跨文化的生命力,让航发学子感受到莫言文学中“乡土与人性”的永恒张力。

经典共读·思辨同行

——2024级硕士大班读书沙龙

4月25日,2024级硕士生以“经典文学中的奋斗与人性”为主题,围绕《平凡的世界》《骆驼祥子》《三体》《小王子》《活着》五部作品展开探讨。活动设置“苦难与希望”“科技与人性”两大主线,通过对比分析、主题辩论等形式,挖掘文学与现实的深层联结。

在互动环节,活动围绕“祥子的悲剧是否会在现代社会重演”“福贵精神的当代价值”等议题展开辩论,从文学形象延展至现实思考,碰撞出跨学科观点。


——————部分学生读书感悟分享——————

在《蛙》这本书的描写中,既有对生命诞生的渴望,又有对政策执行的无奈。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冲击,以及生命在时代洪流中的脆弱与坚韧,同时也反思了人性在权力与良知之间的抉择。

---《蛙》读书心得(2024级博士吕思佳)

《生死疲劳》中莫言以西门闹的六道轮回为线索,每一世的动物形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视角,串联起近半个世纪的乡村变迁,也串联起历史的荒诞与命运的无常。书中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,贪婪、善良、仇恨、宽容交织在一起。它让我明白,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经历轮回,在苦难中不断追寻与反思,感受生活的百态。

---《生死疲劳》读书心得(2023级硕士李子腾)

《鳄鱼》书中的丁钩儿面对鳄鱼的审判,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虚伪被淋漓尽致地展现。莫言用荒诞的情节揭示了人性深处的黑暗与虚伪。完读后,不禁让人反思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规范与约束,以及每个人在面对诱惑与良知时的选择。

---《鳄鱼》读书心得(2023级硕士何明)

《平凡的世界》是路遥以上世纪70-90年代的陕西农村为背景所著,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普通人的奋斗与挣扎。书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安、孙少平两兄弟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刻体会到: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成就,而在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,平凡的人生同样可以闪烁光芒。少安扎根乡土、勤劳致富,少平追求知识、不甘平庸。这本书激励我在困境中保持希望,用奋斗书写自己的"平凡世界"。

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读书心得(2024级硕士郭明达)

祥子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。这个勤劳朴实的车夫,三次买车三次失去,最终被残酷的社会现实击垮。老舍通过祥子的故事,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。祥子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堕落的过程,让我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。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,但更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。也更让我体会到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,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创造了多么伟大的民生福祉,我们应珍惜眼前,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。

——《骆驼祥子》读书心得(2024级硕士向霆锋)


《三体》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巨作,描绘了人类与三体文明的碰撞。书中对宇宙社会学、科技伦理的探讨发人深省。最让我震撼的是“黑暗森林”理论,它揭示了宇宙文明的残酷生存法则。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科学视野,也让我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。科幻不仅是未来预言,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。

——《三体》读书心得(2024级硕士张闯闯)


《小王子》用童话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哲理故事。小王子游历不同星球,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,最终明白真正的幸福在于珍惜所爱。书中的名句“真正重要的东西,用眼睛是看不见的”让我深受触动。这本书教会我,成长不是失去童真,而是学会用心去感受世界,保持对生活的纯粹热爱。

——《小王子》读书心得(2024级硕士王秦东)


《活着》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在战争、饥荒等时代变迁中不断失去亲人,却依然坚韧活着的故事。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珍贵。福贵的一生充满苦难,但他从未放弃,这种精神令人震撼。余华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温情,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,也学会了以更豁达的心态面对挫折。

——《活着》读书心得(2024级硕士张云凯)

在本月的读书沙龙中,既有《三体》与航天伦理的理性思辨,也有《红高粱》与民族精神的感性共鸣,彰显了航发学子“文理兼修”的激扬特性。两场沙龙均以文学为媒介,打破学科壁垒,引导工科学子提升人文素养。未来,航发院将持续搭建多元文化平台,鼓励更多航发学子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探索创新,以书香涵养报国之志,以思辨锤炼时代担当!


关闭

推荐阅读

基于氢能的混合航空动力关键理论及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

友情链接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
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
网站管理入口
联系方式

地址: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沙河校区)
邮编:102206
点击查看院办公室联系方式

备案信息

版权所有 2014-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京ICP备05004617-3
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

微信公众号